一般常用的交換器 Switch 是屬於第二層交換器 Layer 2 Switch,這種交換器是利用 OSI 第二層 MAC 位址的資訊來進行資料交換,它可以記憶學習第一個 Port 連接的 MAC 位址,透過 MAC 位址及封包目的的位址的辨別,L2 Switch 會將該封包直接傳送至連接目的地的 Port,而不會將該封包傳送到其他的 Port。若並無此目的地 IP 的資訊時,則 L2 Switch 會廣播至所有的連接埠上,待目的 IP 回應時,將新的連接埠對應學習起來,那麼下次就不用廣播而直接傳送。
如果再把路由表的功能加入 L2 Switch,那麼它就會變成 L3 Switch,可以為 VLAN 建立適當的路由表,讓效能更加提昇。L3 的交換器又稱為 IP Switch 或 Switch Router,透過專屬的 ASIC 晶片來解析第三層表頭(如 IP Header)以達到傳送目的,因此通常可以提高到每秒百萬封包的效能以及數十個高速乙太網路連接埠之容量。L3 Switch 的路由表可以對 VLAN 做更有效的管制,讓廣播封包不會無限制的傳送。
- Aug 12 Wed 2009 09:55
L2 Switch 與 L3 Switch 差別
- Aug 10 Mon 2009 14:47
路由器(Router)、交換器(Switch)、集線器(Hub)的分別
1.集線器(HUB)
2.交換器(Switch)
3.路由器(Router)
1. HUB又稱為集線器,使用上非常的簡單方便,只要插電然後接線就可以用了,沒有任何複雜功能,HUB是屬於網路曾集中的L1,是最機械化的一廣路設備;可以這麼說:「HUB的每個Port是互通的,假設有個PC從INTERNET上要一個封包,則HUB上的每個PORT上的PC都會接到封包,但是因為其他的PC並沒有接收的處理所以會丟棄,也因此有人說HUB會平均頻寬,這也是沒錯的。」這是HUB與Switch最大的區別,畢竟在使用上這兩種設備都是插了就可以使用,不需要額外設定。
2. Switch又稱為交換器,實際使用基本上就跟HUB功能差不多,主要差別就是,Switch的每個PORT,都是個別區隔,原因在於Switch的每個PORT會自動記憶電腦的MAC Address,如此一來這機器當然知道哪個電腦發出什麼要求,所以會有針對性的傳送封包,這是跟HUB最大的分別;所以可以這麼說:「Switch的每個PORT的可以看成各自獨立的,不會有平均的可能,因為他知道封包該傳給的電腦是哪一台。」Switch的使用上也是很簡單方便,一般來說也是插電插線就可以使用了。
- Jul 15 Wed 2009 16:53
BackTrack 3 [BT3]
最近想買無限網卡..@@
發現在露天有宣稱可以破解WEP加密.
雖然WEP被破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不過對於比較少接觸無限網路的我還是覺的蠻有趣的.
有機會也準備來嘗試一下..
- Jul 15 Wed 2009 13:56
shell script 教學
- Mar 10 Tue 2009 22:41
Seagate-有問題硬碟序號
最近包很大..XD
嚇的連我都不敢買..
後來想想也還好!
軔體更新一下就好了.....
把手上的近期Seagate硬碟拿出來瞧瞧吧!
- Feb 24 Tue 2009 22:01
unix Freebsd 常用指令
- Feb 19 Thu 2009 21:14
Pakage Tracer 4.0 路由器指令集[1]
據思科的說法是往後的版本才會陸續更新
目前不能使用的有認證(Authndication)
以及EIGRP、OSPF部分指令
---------------------------------------------
- Feb 18 Wed 2009 19:20
RIP 協定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 協定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協定可以說是應用較早、使用較普遍的IGP協定,適用於小型同類網路,是典
型的距離向量協議,其詳細內容可以參考RFC1058、RFC1723。RIP通過廣播UDP表
頭來交換路由資訊,每30秒發送一次路由訊號更新,記錄裡含有整個路由器的路
徑表,假如路由器發現收到的記錄包含新的或更動過的路徑,就會更新自已的路